在国外,尤其是在欧洲,鲜花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非常成功。遍布大街小巷的花店,无不展现出精致的经营管理、优雅的店面陈列、卓越的花艺水平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如果深入观察这些花店,并与国内相比,就能发现我国鲜花行业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不论是经营策略、产品品质还是环境氛围,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为我们的国内鲜花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投资机会。
国内各城市中,不乏精心打造的高端花店,他们在管理方式、陈列风格、技艺水平和服务标准上都能与欧美同行媲美,这一点值得肯定。不过,由于大量低端商家,我国鲜花行业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进程相符,反映了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近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鲜花产业的大幅进步,但人们对鲜花消费意识尚未完全转变,家庭用途也没有形成,而主要用于商业或礼品使用。这使得消费者对于内在品质要求并不高,因此低质量植物得以存活,而部分商家为了短期效益而牺牲长远发展,这导致了目前行业中的两极分化。
欧美地区,对于新鲜切片水果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消费者对整齐度、高度开放度以及等级划分有着清晰认识,一旦几天未售则会被下架销毁,这已成为当地习俗;另一方面,该地区拥有完善的物流冷链系统,以冷链陆运为主,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挤压损伤。而我国依赖空运,大量货物挤压造成严重损害,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此外,我国冷链陆运刚起步且覆盖范围有限,还需进一步完善。
采后处理领域也有所突破,如昆明某些知名生产商引入荷兰可利鲜技术,大幅延长产品寿命提升质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保鲜剂使用率较低。
环保意识日渐增强,使得欧洲开始倡导回归自然,有机养护应运而生,对农药和化肥使用有严格限制,同时考虑到“碳足迹”,将其融入生产流通体系之中。至于包装方面,我们通常超过欧洲需要更多包装,因为市场需求偏好精美外观带来的附加价值,有助于促进过度包装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