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对于高品质生活和投资渠道的追求日益增长,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成为了他们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稀缺性,伪作和假冒名人书画等艺术品现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据统计,市场上杨之光、启功、范曾等艺术家的假画比例高达60%至70%,甚至有当代中国书画大家作品被发现伪造。
这些犯罪行为形成了一条从仿冒者到买卖商再到拍卖公司的完整地下产业链,其中一些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参与其中。此外,一些专业鉴定人员还主动参与造假贩售,这种情况在陕西、江苏等地都有所发生。
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对此类地区进行清查整治,但效果暂时或局部,没有根本遏制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更加严厉措施,加强版权保护,完善社会服务,并引导专业机构建立真迹数据库和鉴证体系,以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并营造一个传承有序的市场。
同时,也应加大对这种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对涉案资金进行充分追究,并考虑刑事责任;鼓励当代著名艺术家建立作品数据库;通过普法活动提高公众意识;完善《拍卖法》以确保拍卖行承担对拍卖品鉴别责任,并建立“知假拍假”黑名单。此外,还需充分发挥协会、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净化市场中的作用,以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及塑造良好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