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古今文物宝库,展现齐鲁璀璨
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时期)高21.6厘米,长22.4厘米,以夹砂红陶为材质,通体磨光如镜,每一寸都散发出古老的光泽。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如同活生生的野兽,用人工技艺赋予了生命力。这是一件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身的杰作,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形,不仅展现了当时民众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模仿,更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难得之珍品。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时期)高17厘米,口径11.7厘米,这件瓷器由两部分精心雕刻而成,其壁厚如蛋壳,只有0.2毫米,最能体现出古人的匠心独运。其表面乌黑光亮,无瑕疵,是山东新石器时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
亚醜钺(商代)通长32.5厘米,宽34.5厘米,上饰透雕人面纹,其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牙齿露出城墙垛口似的威严表情,使人感受到一种远古部族强悍无比的情景。铭文“亚醛”二字,让这尊钺成为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
金字旁文字甲骨及虹字甲骨(商代晚期),此片是《甲骨文合集》中唯一带金字旁文字的甲骨。一片正面有一“虹”字,此字上边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当是龙头,即二龙吸水象征天晴。此外,还有篆刻工整秀丽铭文记录周王册命颂及其职务,并赐给他礼服、蔽膝和马具等物品,以兹勉励颂子孙后代。
颂簋及颂簋盖(西周),隆盖、高圈足、大耳造型别具一格,如变形龙首吐祥云,一变即为四足动物。纹饰以窃曲纹为主纹,与瓦纹和垂鳞纹相结合,对称繁简呼应,为典雅规范之作。这份铭文记载了周王在康昭宫册命颂并赐予其职务,以及他进献瑾璋以谢恩,从而纪念此事并希望此份荣耀世代流传。
鲁国大玉璧战国外径32.8厘米内径11.6厘米厚0.6厘米,以青碧色半透明油脂光泽著称。在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有阴线刻纹、中间斜交排列蒲纹地,其间浅浮雕排列均匀谷纹。此玉璧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紋中间三绒索紋分隔成三层紋饰;外层五组合首双身龍紋,每組龍尾兩兩相交布局紧密匀称,为战国玉璧中的精品也是最大的一件作品。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西汉),竹简长27.6-18厘cm×宽0-9mm 银雀山汉墓简牍包括四类书,其中兵书数量最大尤其重要,《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结束了一千年来的争论意义重大填补历史空白,对于研究军事思想学术价值极高。
东平汉墓壁画保存完好色彩鲜明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展示了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中国绚烂绣球舞动着时间河畔不朽美妙故事,这些壁画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空白,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具有极高价值。
九旒冕(明初),冠胎细竹丝编制木板悬挂着五彩玉珠赤白绿黄黑五色玉珠;板下有玉衡下悬充耳青玉圆珠,是目前我国唯一存世的明初冕冠实物,可以说填补了历史遗失空缺具有极高价值和研究价值考证功效显著引发学界广泛关注探讨研讨深入推动相关领域学科发展创新创意迈向前方一步又一步勇往直前不懈追求真理知识智慧境界提升至新的高度巅峰点燃人类精神灯塔照亮未来的道路指引方向提供智慧指导激励奋斗者们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潜能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类未来史诗般宏伟篇章撰写永恒不朽盛名永垂久远贡献巨大的历史财富给后世子孙保留下来供后人学习借鉴启迪灵感振奎信仰传承经典教导情感共鸣跨越时间空间无限延伸延续下去做到百年之后依然能够让后人们感到温暖安慰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角色来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任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幸福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