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雕塑的云冈对话139大但人文仿佛是时光长河中的老友对话着岁月的故事

云冈石窟,139大但人文的古今雕塑对话。仿佛是时光长河中的老友,对话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像比邻而立,仿佛在进行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作品与文献同台展出。近年来,大同市的城市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并提出了创建“中国雕塑之都”的文化发展定位。本次作品巡展经过了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是中国国家画院多项品牌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展事。

据了解,此次展览与在北京的首展相比,文献展部分稍有压缩,也更为凝练,但雕塑作品并未减少。在展厅中,可以看到吴为山、项金国、朱成、于世宏、雷波洋、黎明、张永见、曾成钢和邹文等艺术家的27件作品及各自文献集体亮相……艺术家们在深入研究历史的同时,也不忘深入体验生活。

文献展则以文字、图片和影像等方式,回顾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过程。这一种图文并茂的展示,加上现场陈列的室内雕塑,使观众得以从作品和相关资料中全面了解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缘起、过程以及所思所想,对于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有更为深刻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云冈石窟”也是盛杨2017年的新作《张老三》亮相的地方,这个87岁老一辈雕塑家的作品,在巍然坚实的大山岩旁涌动奔腾江河的人物形象突出,目光坚定炯然,是人民顶天立地精神的一种表现,“我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朝拜过云冈,当时石窟沧桑不堪。这么多年来国家投资保护云冈人的守护,让我很感动。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也鼓励我的学生有机会多来。”他说。

此次展览也是中国国家画院8年来的工作成果一次集中展示。为了展示研究员们长期以来的艺术历程与学术成果,本次还将举办名为“我的十年”的文献展,因为“十”既意味着结束也标示开始本次将结合两者的优势,以文学美术手法呈现,从构建个人成长史到团队学术发展脉络,全方位记录下他们留给后人的足迹。这便是我们把它记录下的理由。这次我们的文献资料和雕塑作品得以巡演至云冈石窟,是今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向伟大的中国古代雕塑家汇报的一次缅怀。此外,还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办能够引起更多关注,为后续类似活动打下基础,为未来更多后辈提供宝贵资源。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