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正如中国瓷器上绚烂的纹样图案一样光鲜夺目让人难以忘怀

山东博物馆,作为展示齐鲁文明的窗口,它不仅是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更是连接古代与现代、传统与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里珍藏着众多宝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红陶兽形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手工艺,被誉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绝。这件作品高21.6厘米,长22.4厘米,是一种夹砂红陶,其通体磨光,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耳穿小孔,有四肢粗壮短尾,上翘背装弧形提手,上部有一筒形注水口,可以往外倒水。腹部鼓起增加了容积,而四足立起可供加热使用方便,这种设计既实用又美观,让人赏心悦目。

蛋(dāng)黑陶杯,以其精细工艺和独特纹饰,被认为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一项重要发现。此杯高17厘米,有11.7厘米的口径,由两部分套合而成,其杯身作宽沿直壁圜底下承圆筒状且两端外侈的杯柄上饰有平行凹弦纹数周。该器以轮制而成,其器壁薄如蛋壳,只有0.2毫米厚,无疑是一项令人敬佩古人的技术成就。

亚醇钺(yà shūn yù),商代之物,因其特殊的人面纹饰被赋予了“亚醇”二字得名。这件文物通长32.5厘米,宽34.5厘米,为方内双穿两肩有棱,用透雕技法刻画出人面的纹样,其中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使得整体呈现出威严气概。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活动记录文字之一,此处展出的金字旁文字甲骨及虹字甲骨极具历史价值。此类遗留文献对理解早期中国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仅提供了丰富资料,还开启了一扇了解远古时代门户。

颂簋,一件西周时期铭文篆刻典范,全身采用窃曲纹主纹并搭配瓦纹与垂鳞纹,使整体显得繁简呼应疏密相宜。在这尊颂簋上记载着周天子册命颂过程:“在西周的一个清晨,在康昭宫册命颂”,希望他掌管洛阳仓库等职务,并赐给他礼服马具以勉励。他接受册命向周王进献瑾璋以谢恩后,便铸此簋纪念这一荣耀,以希望此份荣耀世代流传下去。

鲁国大玉璧,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大型玉璧,其青碧色半透明油脂光泽,与其他战国玉璧相比更添一抹生动活泼。这块玉璧呈半球形结构内外缘各有一圈廓,每层都采用相同风格的人绒索线分隔为内、中、外三层,从中间斜交排列蒲花地浮雕谷脉图案至今仍保持着完美无损状态。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竹简,是汉朝银雀山汉墓简牍中的军事书籍宝库,其中包含兵书数量最多,最重要的是其中发现了失传千年的《孙膑兵法》,对于解答关于孙子的身份及其著作问题意义重大,对于理解战争艺术也有不可估量价值。

东平汉墓壁画,因其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艺术水平高,被认为是填补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空白,对研究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中国绘画史具有极高价值。而九旒冕,则是一件珍贵的地级行政单位头衔象征品,是目前我国唯一存世的明初冕冠实物,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力。而郑燮《双松图轴》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小巧雅致之作,它不仅描绘出了自然景观,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友情的情感寄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