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古今文物之冠,科技工艺的瑰宝
在山东博物馆,这一地域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工艺交相辉映。展览中有一件夹砂红陶红陶兽形壶,出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它高21.6厘米、长22.4厘米,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四肢粗壮短尾上翘,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形,以实用与仿生艺术相结合。
另一件是蛋壳黑陶杯,从龙山文化时期而来。这是一种轮制器壁薄如蛋壳(约0.2毫米厚),表面乌黑光亮,是山东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标志性文物。
还有亚醜钺,一件商代通长32.5厘米、宽34.5厘米方内双穿两肩有棱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因其铭有“亚醛”二字故名“亚醛钺”,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
甲骨文也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记录的一部分,其中包含金字旁文字和虹字甲骨,其内容丰富且罕见,如《甲骨文合集》中的唯一带金字旁文字的甲骨,以及正面刻辞“盖一代典礼习尚如是也”。
颂簋则来自西周,以隆盖、圆腹、圈足为特点,上饰窃曲纹、瓦纹和垂鳞纹,与铭文篆刻工整秀丽,典雅规范。颂簋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对颂的册命过程,对后世子孙世代享用有着特殊意义。
鲁国大玉璧战国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以阴线刻纹、中间浮雕蒲纹及谷纹为装饰,其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纹外层五组合首双身龙纹,每组龙尾两两相交布局紧密匀称,为战国玉璧中的精品。
竹简中包括《孙子兵法》和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银雀山汉墓简牍保存完好,对于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中国绘画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东平汉墓壁画色彩艳丽主题丰富保存完好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空白,对于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中国绘画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九旒冕是一件存世明初冕冠实物,可以说填补了历史空缺具有很高价值和研究价值。而郑燮《双松图轴》清代作品以书法绘画俱佳保存品相极好难得一见珍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