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波夏日的热浪中,城市里的年轻白领们纷纷掀起了一股喝花茶美容的新潮流。金银花、玫瑰、牡丹、贡菊和百合等鲜花被当作代用茶来冲泡,宣称具有清火养颜的功效。然而,这些看似健康却未必安全的饮品,在市面上销售得风生水起,却缺乏有效监管。
这些所谓的代用茶,其实是由可食用的植物叶子、花朵或果实加工而成,用法与常见的茶叶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一些代用茶可能对某些人群构成风险,比如苦丁茶不宜给脾胃虚寒的人服用,而桃花和红花则应避免给有出血倾向的人食用。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信息。
2007年1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一系列规定要求所有出售于市场上的正式绿色食品标志(QS)认证,但对于大麦草、大麦根类产品以及苦丁草等,则并不适用于此一标准。这意味着那些没有明确标准控制的大量代用茶生产商,不受任何具体卫生或质量管理限制,使得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在卫生状况上显得令人担忧。
幸运地,在北京,一部关于代用茶卫生要求的地方性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从2月1日起生效。这项《标准》首次详细列出了铅、汞及黄曲霉毒素B1等有害物质限量,以及微生物指标,如金葡萄球菌、三氏菌、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对于这些指标都设定了严格限值,并且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就会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
尽管这个地方性标准目前仅限于北京,但它无疑提醒人们关注代用茶这一行业中的潜在风险,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个遵循良好卫生规范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先例。在选择这种“非传统”饮料时,公众应当更加谨慎,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安全。